时间: 2025-04-25 03:1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09:06
成语“呼天唤地”由四个字组成,其中“呼天”意指向天空呼喊,“唤地”则指向大地呼叫。字面意涵是形容人们在极度痛苦或绝望的情况下,向天地呼喊,表示一种无助和悲痛。基本含义上,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遭遇重大困境或灾难时的痛苦和悲愤。
“呼天唤地”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其具体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推测与**古代的民俗信仰有关。在古代,人们常常相信天地之间有神灵存在,因而在遭遇苦难时,希望借助天地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成语在《红楼梦》中有提及,描述了贾宝玉在面临家庭困境时的无奈与悲哀。
“呼天唤地”可用于多种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天地常被视为神灵的象征,呼天唤地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命运的无奈,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敬与信仰。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表达个体在遭遇重大困境时的情感,体现了人类对苦难的共鸣。
“呼天唤地”让我联想到失去和无助的情感,尤其是在经历过重大挫折或悲剧后,人们常常会感到孤独和绝望。这种情感在任何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它提醒我们在困境中要学会寻求帮助和支持。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时期,当时感到无助与绝望,心中不禁呼天唤地,回想起这句话时,深刻体会到了它所传达的情感。这让我意识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释放,也是一种寻求理解的方式。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呼天唤地”:
苍天无情泪如雨,
呼天唤地诉离愁。
孤舟独行随浪去,
谁解心中千般忧?
在英语中,可以用“crying to heaven”来表达类似的情感,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都传达了向天地倾诉的无奈与痛苦。不同文化中对天地的理解和信仰影响了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对“呼天唤地”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语言中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学语言的过程中,理解这些成语的用法和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他人的经历。
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
《晋书·王敦传》:“敦既得志,暴慢愈甚,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将害周顗,顗呼天而诉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常以皇嗣未立,数进言于帝,帝感其言,乃立皇子庆为太子。后闻之,喜而不自胜,呼天而谢。”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但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凭几寐,不复就枕矣。左右但闻天帝泣,莽自知当败,乃悉烧其玺绶、符命、威斗、章疏。”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闻之,呼天而泣。”
死者的亲人扑在尸体旁边,~的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