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08:33
成语“呼天号地”字面意思是“呼喊天空,号叫大地”。其基本含义通常指在极度悲痛或愤怒的情况下,向天或地呼喊,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控诉。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种无助、绝望的状态。
“呼天号地”出自《左传》,原文是“呼天号地,天不应,地不灵”。这段话描绘了人在遭遇重大不幸时,向天地呼喊却得不到回应的无奈与悲哀。该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和命运的无力感,强调了人在困境中求助于天地的情感。
“呼天号地”常用于文学作品、戏剧和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描述悲剧、困境或绝望情境时。在演讲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社会问题引发的强烈反应。例如,作家在描写角色失去亲人时,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强化角色的痛苦。
这些成语都传达了强烈的情感,但“呼天号地”更强调对外界的控诉和无助感。
这些成语则表示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自信,恰好与“呼天号地”形成对比。
在*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成语和语反映了这种关系。“呼天号地”不仅反映了个人在遭遇困境时的无奈和绝望,也体现了古人对命运的无力感。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重大人生变故或社会问题时,人们常常会感到无助。
“呼天号地”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悲凉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逆境中发出的无声呐喊,以及对命运的不满与反抗。这种情感使我在表达时更加注重语言的力量,以传达深刻的情感体验。
我曾在生活中经历过一次重大失去,当时的我几乎也有“呼天号地”的感觉。亲友的支持让我逐渐走出阴霾,而这个成语恰好描述了我当时的无助与绝望。
在一首描写失去与思念的诗中,我尝试融入“呼天号地”:
夜深人静泪沾衣,
呼天号地诉离愁。
月明点滴思君影,
何时归来共此生。
通过这样的运用,成语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rying to the heavens”,也表示向天呼喊,表达悲痛与不满。在其他文化中,虽然具体的表达有所不同,但情感的共鸣是相似的,展现了人类对命运的反思与控诉。
“呼天号地”不仅是一个表达悲痛的成语,它深刻反映了人类在面临困境时的情感状态。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我认识到语言的力量在于它能传递深层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成语的使用使我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
我祖我父,一心王宝……不死于虏,则死于盗贼;若子若孙,呼天号地,此恨难磨。
《晋书·王敦传》:“敦既死,众散,敦将钱凤、沈充等奔走,敦尸陈于南台。帝使以席裹尸,外以疏布缠之,葬于朱雀航南。百姓观者莫不呼天号地。”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败,单马逃,至黎阳北岸,入其门客蒋义渠营。把其手曰:‘孤以首领相付矣。’义渠避帐而处之,使宣号令。众闻绍在,稍复集。”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但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复就枕矣。昼夜不卧,或曰:‘天乎!吾何辜?’”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闻之,呼天号地,曰:‘天乎!吾何罪?’”
祖母詹忧危甚,每一病作,~,殆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