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41:47
成语“再三再四”字面意思是指反复多次,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的频繁程度。基本含义是形容某人做某事极为频繁,通常是指请求、劝告、叮嘱等情境中的反复。
“再三再四”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具体出处可能不易追溯,但在古代文献中已经开始使用,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事物重复性和强调性的描述。成语中的“再”与“三”、“四”数字组合,体现了数量上的积累与反复。
该成语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包括:
在**文化中,强调反复是表达重视程度的一种方式,常用于教育、长辈对晚辈的叮嘱等场景。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直截了当的沟通,而成语“再三再四”依然适用于需要强调的场合。
使用“再三再四”时,往往带有一种焦虑或无奈的情感,因为反复说明问题通常意味着对方并未认真听取或理解。这种情感反应也可以引发对沟通方式的反思,提醒我们在交流时要注意对方的反馈。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因为朋友的约定反复未兑现而感到无奈,我用了“再三再四”来形容我的心情,表达了我对他的不满与无奈。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初现,光影再三再四,
呼唤春风,唤醒梦里的尘埃。
愿我心中,执念如花,
在岁月中,静静地盛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ime and again”或“over and over again”,同样用来描述某事的反复性。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强调反复的重要性是普遍的。
通过对成语“再三再四”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反复与强调的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交流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情感的复杂性。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要更加关注沟通的有效性与对方的理解。
我其实不回来了,两脚车上装七个人,也不必再三再四的了。
《明史·海瑞传》:“海瑞再三再四,上疏劾严嵩。”
《宋史·岳飞传》:“岳飞再三再四,请战于金。”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再三再四,劝帝勿用张九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再三再四,请于秦伯。”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再三再四,欲与汉王决雌雄。”
~拉他丛,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