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9:35
成语“改柱张弦”字面意思是改变柱子并重新张紧弦线。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调整或改变某种事物的基础结构,以适应新的需求或情况。这个成语强调对基础的重新审视和调整,常用于比喻在面对变化时需要对事物进行重新规划或改正。
“改柱张弦”出自《左传》。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国君为了加强国家的力量,决定对乐器进行改造,以求其音律更加和谐。这个成语的由来与古代音乐文化密切相关,体现了在面对变化或挑战时,及时调整和改进的重要性。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适应变化和灵活应对被视为重要的智慧。成语“改柱张弦”反映了这一价值观,强调在面对挑战和变革时,及时调整和改进的必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商业和科技领域,这一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改柱张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传达了在逆境中寻求改变和创新的勇气。它让我联想到许多成功人士在面对重大挑战时,能够果断做出调整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在我自己的学生活中,有一次因为考试失败而感到沮丧。随后,我意识到需要改柱张弦,重新制定学计划,调整我的学*方法,最终在下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一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调整和改变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春风杨柳换新颜,改柱张弦奏乐天。
旧事如烟随风逝,未来路上我前行。
这段诗句表达了在春天来临时,面对新环境的调整和改变。
在英语中,与“改柱张弦”相似的表达可能是“adapt to change”或“change one's approach”。这些表达同样强调在面对变化时灵活应对的重要性,但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改柱张弦”的学,我认识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变革的一种描述,更是对灵活应对生活变化的鼓励。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明史·方伎传·李时珍》:“时珍曰:‘此疾在皮里膜外,非改柱张弦不可。’”
《宋史·礼志十七》:“改柱张弦,以新耳目。”
《晋书·天文志上》:“改柱张弦,以观其变。”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佗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汉书·王莽传上》:“莽乃改柱张弦,以顺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