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3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43:40
成语“材朽行秽”字面意思是“材质腐朽,行为不端”。它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品质恶劣,行为不端,常常指代那些不值得重用或信任的人。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内在的道德败坏和外在的表现都很糟糕。
“材朽行秽”出自于《后汉书·张衡传》,其中提到“材朽而不堪,行秽而无誉”。这句话的意思是,材质腐朽而无法使用,行为丑恶而没有名声。这个成语的来源体现了对个人品质的重视以及对不良行为的批评,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标准的追求。
“材朽行秽”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道德观念占据重要地位,成语“材朽行秽”反映了对不良行为的批评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道德标准有所变化,但对不良行为的反感依然存在,这个成语在当今社会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对待公共人物和社会责任感的讨论中。
“材朽行秽”带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不负责任和道德败坏的行为。它提醒我们警惕身边的不良影响,促使我们在生活中追求更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在我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位同事,他表面上很会表现,但私下却常常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每当我想起他,就会联想到“材朽行秽”这个成语,它让我更加意识到外表和内在的差异。
在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材朽行秽”: “在这片古老的森林中,曾经有一棵伟大的树,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枝叶渐渐枯萎,材朽行秽,最终化为尘埃。”
在英语中,可以用“rotten to the cor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这个表达侧重于腐烂的状态,但也同样传达出内在道德的败坏。不同文化中对于道德败坏的表达虽有不同,但普遍都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通过对“材朽行秽”的分析,我对个人品德和行为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同时也要警惕那些表面光鲜但内心腐朽的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一成语的深厚内涵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