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5:17
“大发慈悲”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是“大发”表示***或大量,“慈悲”则指宽厚、善良的情感。整体来看,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以宽容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通常是在对方需要帮助或宽恕的情况下。
“大发慈悲”源于文化,提倡慈悲为怀,强调对众生的怜悯与关爱。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尤其是与**教义相关的作品中,常用于形容那些施舍、救助他人的行为。尽管具体的出处不易考证,但它在古代文人学者的作品中逐渐被广泛使用。
“大发慈悲”常用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大发慈悲”体现了儒家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强调宽容与善良。在现代社会,尽管竞争激烈,但人们仍然渴望这种关怀与支持,尤其在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宽容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大发慈悲”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支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常常会感到孤独,而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善良与关怀是连接彼此的重要纽带。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个同事因个人原因无法完成任务,在团队气氛紧张的情况下,我选择大发慈悲,主动帮助他渡过难关,最终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增进了同事间的信任。
在一首小诗中:
寒风凛冽夜未央,
独行孤影似无常。
若能大发慈悲心,
共暖人间添光芒。
这首诗用“大发慈悲”表达了希望通过善良和温暖来改变冷酷的世界。
在英语中,“Acts of kindness”或“Show mercy”可以与“大发慈悲”相对应,表达同样的宽容和善良的情感。然而,文化背景不同,使用频率和语境也有所差异,尤其在东方文化中,强调集体与他人关系的价值观更为明显。
通过对“大发慈悲”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宽容和善良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关爱,也反映了自身的品德修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善用此类成语能让交流更加生动,传递出更深刻的情感与价值观。
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见她可怜,大发慈悲,便将她带回家中。”
《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那和尚见他如此,大发慈悲,便叫人取了水来。”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见他如此,大发慈悲,便叫人取了银两与他。”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宝玉听了,大发慈悲,忙命人取了药来。”
《西游记》第十四回:“那老者闻言,大发慈悲,即命取水。”
他说三天之内,照着祖爷爷的吩咐送过来。请祖爷爷~,代他们打点打点!(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