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0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10:11
成语“宏才大略”字面意思是指具有宏伟的才能和深远的计划。它强调一个人的才能和见识非常广博,能够从全局出发进行深思熟虑的规划和安排。通常用来形容具有卓越才华和远见卓识的人。
“宏才大略”出自《南史·王僧孺传》,原文是:“其有宏才大略,足以辅国者。”这里强调了一个人具备的宏大才华和远大的志向。历史上,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具有高尚理想和卓越才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才德兼备的人物,尤其是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宏才大略”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适用于各种行业,尤其是在强调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宏才大略”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钦佩和向往。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物,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理想。在思维和表达上,使用这个成语能够传达出对他人能力的肯定与赞美。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具有“宏才大略”的领导者。他们的决策和规划让我深受启发,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中,能够激励我努力学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诗歌中:
高山仰止宏才在,
大海怀深略未央。
志存高远追光景,
岁月悠悠共此长。
这首小诗结合了“宏才大略”所传达的宏伟志向和深远目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great talent and vision”,强调个人才能和远见。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对“宏才大略”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成就可能更为突出,而在东方文化中,集体和长远的规划更为受到重视。
通过对“宏才大略”的深入学,我理解到它不仅仅是赞美个体能力的成语,更是对责任感和远见的认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使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升了我对人才和领导力的理解。
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
《明史·徐达传》:“达沉毅有谋,宽厚有容,人乐为用。”
《宋史·岳飞传》:“飞忠义愤发,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晋书·王导传》:“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尤善谈论,每出一言,皆中时弊。”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缙绅及同志皆言翰苑中惟公~,素抱经济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