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4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48:28
成语“成妖作怪”字面意思是指变成妖怪,做出怪异的事情。基本含义上,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些人或事物变得不可理喻,或行为怪异,甚至有些邪恶、诡计多端的倾向。
该成语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妖”和“怪”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邪恶、超自然现象有关。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妖怪的存在,象征着人们对未知和恐惧的反映。比如,《山海经》等古籍中描述了各种妖怪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理解与想象。
“成妖作怪”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强调行为的隐秘和狡诈,而反义成语则突出了正直和光明的特质。
在**文化中,妖怪通常象征着人性中的阴暗面和不为人知的恐惧。“成妖作怪”在现代社会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偏离常规、社会规范的人或行为,反映了人们对不良行为的警惕和指责。
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不安和恐惧的感觉,联想到人性中的阴暗面和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它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正常但内心扭曲的人和事。
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因利益关系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决定,大家都用“成妖作怪”来形容他的变化。这让我更加警惕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描绘:
月下妖影摇曳生,
夜深人静作怪声。
不知何处来幽影,
犹如人心难测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act strangely”或“to go off the deep end”,这些表达都能传达出一种行为异常的感觉。但“成妖作怪”更多地带有文化特定的妖怪和超自然的色彩,这在西方文化中较少见。
通过对“成妖作怪”的学,我对这个成语的内涵和使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可以描述行为的异常,还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和社会对不良行为的警惕。这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让我在使用成语时更加得心应手。
似此成妖作怪,决留他不得了,只教他离了我家便了。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这妖人成妖作怪,迷惑人心,必须除去。”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这等成妖作怪的事,如何使得?”
《水浒传》第十回:“这厮成妖作怪,扰乱村坊,不可不治。”
《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此人成妖作怪,不可不除。”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你这猴头,成妖作怪,不知害了多少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