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3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59:09
成语“老弱残兵”由四个字组成:老、弱、残、兵。字面意思是指年老、体弱、残缺的士兵。其基本含义是形容战斗力不足、状态不佳的兵员,常用以比喻在某种情况下力量*弱、处于劣势的人或团队。
“老弱残兵”源于古代军事用语,历史上常用于描述那些在战争中由于年老、身体虚弱或受伤而无力作战的士兵。这一成语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士兵的重视,以及在战争中对兵员状态的关注。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士兵的状态常常与国家的安危、战争的胜负紧密联系。成语“老弱残兵”不仅反映了对士兵的同情,也揭示了在战争中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直接的战争场景减少,但这一成语仍适用于描述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团队或个人,呼应着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老弱残兵”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色彩,联想到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同情和理解他人的处境。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的团队中有一些成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表现不佳。我当时就想到了“老弱残兵”,意识到我们应该给予这些成员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批评。
在一首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诗中,我尝试使用“老弱残兵”:
古战场上烟云飞,
老弱残兵泪满衣。
英雄不问出处地,
只愿和平共此生。
在英语中,可以用“understaffed”或“undermann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这些词汇不一定包含“老弱残兵”所传达的情感和历史背景。不同文化中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描述方式各有不同,反映出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通过对“老弱残兵”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历史背景,也在现代生活中仍具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关注那些在奋斗中处于劣势的人,并在表达中更加细腻和同情。因此,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意义及其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东汉末年,袁尚进攻平原,审配与陈琳留守冀州,曹操趁机围困冀州。袁尚派主簿李孚扮作曹军去攻冀州,审配见是李孚,就与他商定先用妇幼与老弱残兵假降曹操,主力部队混出城与曹操决战,被曹操识破,曹操将计就计取了冀州
以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以他的身体,以他的车,去和他们争座儿,还能有他们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