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21:38
“礼尚往来”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礼节上讲究相互往来”。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待人接物中,应该注重相互之间的礼节和交往,强调互相赠送礼物、表达心意的重要性。
“礼尚往来”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为“有来有往,礼尚往来”。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礼仪和人际交往的原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惠互利的思想。
“礼尚往来”常用于各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礼尚往来”反映了儒家文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交往形式有所变化,但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强调互相尊重和沟通的重要性。
“礼尚往来”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关心。这种互相的礼节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情感上的联系,传递着友谊和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个朋友的婚礼,我送上了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后来,朋友也在我生日时回送了厚礼,这让我感受到了“礼尚往来”的温暖与美好。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礼尚往来”:
春风送暖花满枝,
礼尚往来情意知。
友谊如酒愈久愈浓,
相伴此生共此时。
在西方文化中,与“礼尚往来”相似的表达有“give and take”,强调的是互惠关系。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但在具体的礼仪和表达方式上仍存在差异。
通过对“礼尚往来”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礼仪的意义。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与他人的互动。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相处中要重视彼此的感受与回馈,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宋史·礼志》:“礼尚往来,国有大事,必告于庙。”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十一年》:“礼尚往来,汉王既得天下,乃封项羽为鲁公。”
《史记·项羽本纪》:“礼尚往来,项羽既杀宋义,义子宋昌乃以其兵属汉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礼尚往来,不报无道,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春秋时期,孔子在家收弟子开坛讲学,引起了鲁定公的重视,经常到宫中讲学。季府的总管阳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借故不见他。一次特地给孔子留下一只烤乳猪,知道孔子最讲究礼尚往来的,终于得到孔子的回访
雯青顾全同僚的面子,也只好~,勉强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