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1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1:33
“戴圆履方”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是“戴着圆形的帽子,穿着方形的鞋子”。基本含义是比喻一个人不合时宜或不协调,形容行为、言论或装束等方面的矛盾和不匹配。
“戴圆履方”出自《庄子·外物》一书,原文为:“若夫戴圆履方者,岂有所待乎?”这是在描述一个人行为不合乎常理的情境,强调了人与环境、人与自身之间的协调关系。
该成语可以用在多种场景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协调与和谐是重要的价值观,“戴圆履方”强调了人与环境、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注意文化适应和自我表达的平衡。
“戴圆履方”让我联想到不合群的尴尬场景,有时会引发对个体差异的思考,也促使我反思在社交中如何更好地适应环境,以免让自己显得格格不入。
在工作场合,我曾经看到一位同事在重要会议上穿着休闲服,显得“戴圆履方”。这让我意识到在正式场合中,着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外在形象传达专业性。
在写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该成语: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中,若有人依旧守着古板的原则,便如同‘戴圆履方’,最终只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在其他文化中,也存在类似表达。例如,英语中有“fitting in”一词,强调适应和融入的能力。但其侧重点与“戴圆履方”略有不同,后者更强调不协调的负面效果。
通过对“戴圆履方”的学,我对语言的表达更加敏感,明白了言行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的重要性。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时刻关注自己所处的语境,避免因不合时宜而引发误解。
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初学记》卷二十一引《晋书》:“戴圆履方,衣冠之制。”
《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四引《晋书》:“戴圆履方,衣冠之象。”
《艺文类聚》卷六十三引晋·傅玄《傅子》:“戴圆履方,冠带之常。”
《文选·张衡<西京赋>》:“戴圆履方,衣冠之制也。”
《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