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0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1:19
成语“无影无形”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影子,没有形状。引申义为事物非常微小,难以捉摸,或者某种现象或情况的存在不易被发现,通常用来形容某些抽象的东西如情感、思想或行为的隐秘性。
“无影无形”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具体出处可能并不明确,但其意象与**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特别是在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强调事物的虚幻、无常和不易捉摸,符合“无影无形”的内涵。
“无影无形”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及演讲等场合。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情感的微妙与难以捉摸;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感觉或状态的模糊;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某种抽象概念的存在感。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尤其在道教哲学中,强调“无”的概念,认为无形的东西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无影无形”因此不仅仅是字面的形态描述,更是一种哲学思考,适用于许多现代社会中的抽象概念,如无形资产、隐性价值等。
“无影无形”常给人一种神秘、虚幻的感觉,容易让人联想到不可捉摸的情感或难以言表的思想。这种模糊感能够引发深思,促使人们对周围事物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在我的生活中,有时会感受到某些情感的无影无形,比如对一段友谊的怀念,虽然难以具体表达,却依然深深影响着我的思维和行为。这种情感在某些时刻会让我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无影无形”:
月下的风,轻轻而过,
无影无形,似梦似歌。
情感缱绻,难以捉摸,
在心间荡漾,恍若无物。
在英语中,可以用“elusive”来表示某种难以捉摸的状态,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成语,但“elusive”传达出的感觉与“无影无形”相似。不同文化中对无形事物的理解和表达也反映出各自的哲学思维。
通过对“无影无形”的学,我意识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对抽象概念的表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交流中,合理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让表达更加生动和有趣。
宋·朱熹《论语集注·述而篇》:“圣人全不曾说这话与人,这处无形无影,亦自难说。
《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三引《幽明录》:“有物无形,常在人侧,或时不见,俗谓之影鬼。”
《论衡·无形》:“天地之始,无影无形,混沌未分,阴阳未判。”
《文心雕龙·神思》:“神思之谓也,文之英蕤,字之精魄,无影无形,而能成文章。”
《淮南子·原道训》:“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
《庄子·逍遥游》:“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料斗他不过,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阴风,把行者扇得~,莫想收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