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2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1:07
成语“无庸争辩”的字面意思是“没有必要争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个事情或者观点已经很明了,不需要再进行争论或辩解,暗示着对某事的共识或事实的明确性。
“无庸争辩”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来源,但其构成的词汇在古代文献中有使用。例如,“无庸”意味着“没有必要”,“争辩”则是指争论和辩论。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古人对于事物真相的重视和对无谓争执的排斥。
该成语适用于各种语境,尤其在以下场景中常见: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共识,因此“无庸争辩”传达了一种求同存异的思想。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强调理性的沟通与协商,避免无谓的争吵。
“无庸争辩”常常让我联想到理智与和谐的交流方式。它传达了一种冷静和客观的态度,提醒我们在沟通中应关注事实,而非情绪的争执。
在一次团队讨论中,我们对某个项目的方案产生了不同意见。最终,我引用了“无庸争辩”来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帮助大家达成了共识,这让我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在一首诗中:
春风拂柳绿意浓,
无庸争辩花自红。
明月照水映心事,
此情此景何所空?
这里用“无庸争辩”来表达自然美的显而易见,强调了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no need to argue”,强调了无争论的必要性。在其他文化中,或许也会有类似的表达,反映出人们对共识和和谐的追求。
通过对“无庸争辩”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在沟通中重视事实的重要性,避免无谓的争执。这不仅在语言学中有帮助,也能提升我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这个成语提醒我在任何讨论中,都应追求真理,而非仅仅是胜利。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无庸争辩,操之谋远矣。”
《后汉书·袁绍传》:“无庸争辩,绍之志大矣。”
《汉书·王莽传上》:“无庸争辩,莽之计深矣。”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无庸争辩,平原君之言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无庸争辩,吾将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