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7:32
“残羹剩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剩余的菜肴和饭食。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吃剩的东西,通常用来比喻剩下的、无用的东西,或是某些事物的残余部分。
成语“残羹剩饭”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饮食文化。在古代,宴席过后,常常会留下许多未吃完的食物。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中提及剩余的食物,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物质的珍惜。成语的形成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节俭和浪费的认识。
“残羹剩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的传统文化中,节俭是一种美德,“残羹剩饭”反映了对资源的珍惜和对浪费的批判。在现代社会,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这一成语提醒人们关注食品浪费和环保问题。
“残羹剩饭”让我联想到家庭的温暖和对食物的珍惜。它可能引发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或是对现代消费文化的一种反思,提醒我们更好地利用资源。
在一次家庭聚餐中,看到桌上剩下的许多食物,我想到了“残羹剩饭”。于是,我提议将剩菜打包,第二天带到公司与同事分享,这样既减少了浪费,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交流。
在一个冬日的夜晚,窗外的雪花轻轻飘落,屋内的炉火温暖而明亮。桌上,残羹剩饭静静地躺着,仿佛在诉说着一场未完的宴会。回忆起那一刻的欢声笑语,我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温情。
在英语中,“leftovers”是对“残羹剩饭”的直接翻译,意指餐后剩下的食物。然而,文化背景不同,英语中对剩菜的处理更为宽松,常常用于讨论如何利用这些食物做新菜肴,而在中文语境中,常常带有某种贬义。
通过对“残羹剩饭”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剩余食物的描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珍惜资源,关注环境,同时也让我在表达中更具深度和文化内涵。
公寓里只剩下许立宇一个人和一大桌杯盘狼藉的残羹剩饭。
《晋书·王导传》:“导家贫,客至,出残羹剩饭以食之。”
《后汉书·袁绍传》:“绍败,其子袁尚奔走,民皆食其残羹剩饭。”
《汉书·王莽传下》:“莽败,长安市人皆食其残羹剩饭。”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贫,食无余粮,客至,出残羹剩饭以食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献捷于周,周人辞以残羹剩饭。”
他给小狗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