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2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23:47
“文通武达”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文通”和“武达”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文才出众、通达文理;武力强大、通达武艺。整体上,它指一个人既有文才,又有武艺,才能全面发展,适应各种社会需求。
“文通武达”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产生与**古代对文武双全人才的理想有关。古代士人常常被期望能够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成语表达了对全面人才的崇敬与向往,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文与武的重视。
“文通武达”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和武将被视为社会的两大支柱。文通武达的理想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期望,尤其在古代士大夫阶层,既能治理国家又能保卫国家的人才备受尊重。现代社会同样强调多元化的能力,文通武达的理念仍然适用。
“文通武达”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激励人们努力追求全面发展。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些英雄人物,他们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也在书院中才华横溢。
在我的学和生活中,我也努力追求文通武达的理想。例如,在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积累,还参加了体育活动,力求在各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文通武达”:
书卷气中藏锋芒,
文通武达皆可望。
朝霞映照英雄志,
一展宏图不负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enaissance man”,指的是在多个领域都有卓越才能的人。这与“文通武达”的意思相似,但“Renaissance man”更强调文艺复兴时期的多才多艺。
通过对“文通武达”的研究,我深刻体会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上还是在生活中,追求文武双全的理想能帮助我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各方面不断努力。
檀珪与僧虔书曰:‘仆一门虽谢文通,乃忝武达。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文通武达,中兴名臣。”
《明史·徐达传》:“达文通武达,为国柱石。”
《宋史·岳飞传》:“飞文通武达,忠义自许。”
《旧唐书·李靖传》:“靖以文通武达,累著勋庸。”
《晋书·王导传》:“文通武达,时称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