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0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23:32
“文轨攸同”字面意思是“文字的轨迹是相同的”,其基本含义指的是文辞的风格和内容相一致,强调文学作品或言辞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该成语的来源并不明确,可能出自古代文人对文学作品风格和内容一致性的追求。在**古代,文人常常强调文章的格律、对仗和整体协调性,以此来体现自身的修养和艺术追求。
“文轨攸同”可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往往被视为社会的精神领袖,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个人修养,也承载着文化价值观。文轨攸同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在强调表达清晰与逻辑严谨的学术和职业环境中。
“文轨攸同”让我联想到文字的力量和美感,作为一个学*者,我体会到文字与思想的结合是多么重要。它不仅涉及语言的艺术性,也反映了思维的严谨性。
在写作时,我常常努力做到文轨攸同,确保我的观点与论据互相支持。比如在撰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时,我会力求用恰当的例证和生动的语言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在某个初春的清晨, 我在书桌前静坐, 思绪如绵绵细雨, 文轨攸同,意境悠长。 愿字里行间,流淌着温暖的阳光, 让每个字句,成为心灵的共鸣。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能包括“consistency in writing”,强调写作的一致性和逻辑性。在不同文化中,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对文字和内容一致性的追求是一致的。
通过对“文轨攸同”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文字的协调性和思想的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影响我的写作风格,也提升了我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在未来的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一点。
方今区宇平壹,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孝、秀。
《文选·陆机〈文赋〉》:“文轨攸同,辞章之美,盖由斯矣。”
《后汉书·班彪传》:“文轨攸同,政教一也。”
《汉书·礼乐志》:“文轨攸同,礼乐兴焉。”
《史记·周本纪》:“文王之政,轨物攸同,是以天下归心。”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文王之政,轨物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