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1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22:19
成语“不约而同”字面意思是“没有事先约定却恰好相同”。它表达的基本含义是指两人或多个人在没有事先商量或约定的情况下,表现出相同的想法、观点或行动。
“不约而同”出自《史记·李斯列传》。在这里,李斯说到自己与其他人相同的看法,强调了即使没有约定,大家的想法却是一致的。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之间思想交流的共鸣,也强调了某种潜在的默契。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不约而同”在**文化中反映了人们对默契和共鸣的重视。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中,能够做到不约而同的默契被视为一种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常常让人感到温暖和亲近。它提醒我在社交中,人与人之间的无言默契也是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在没有提前商量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提出了相同的方案,这个时候我就用“不约而同”来形容我们之间的默契,增添了氛围的轻松与愉快。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在那个宁静的傍晚,月光洒在湖面上,几个好友在无意间低声吟唱,竟然不约而同地唱起了同一首歌,那一刻,似乎连星星也为他们的默契而微笑。”
在英语中,“by coincidence”或“without prior agreement”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往往没有“不约而同”所含的那种深层次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不同文化中对默契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这种表达的使用场合和效果也有所差异。
通过对“不约而同”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沟通中,默契和共鸣的重要性。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更加关注人际关系中的细微之处。
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宋史·岳飞传》:“诸将不约而同,皆曰:‘宜速进兵。’”
《晋书·王导传》:“群臣不约而同,皆曰:‘宜如诏书。’”
《后汉书·袁绍传》:“诸将不约而同,皆曰:‘宜速进兵。’”
《汉书·王莽传上》:“群臣不约而同,皆曰:‘宜如诏书。’”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诸侯不约而同,皆遣使者至京师。”
中军元帅栾书,~,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