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4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07:01
“安堵如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安静而稳固,像以前一样”。它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或状态的安宁、稳定,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基本含义是指状态的安定与不变,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情感或氛围的平和。
“安堵如故”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文是:“安堵如故”。在此,作者描绘了王允在面对外界压力时,依然保持内心的安宁与信念。成语本身反映了古人重视内心平和的哲学思想。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如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等。比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写人物在动荡时代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家庭环境的和谐;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在逆境中保持稳定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内心的平和与生活的稳定被视为一种理想状态。成语“安堵如故”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动荡或变化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对安定的追求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依然在努力寻求内心的安宁。
“安堵如故”给人一种宁静、稳定的感觉,常常联想到家庭的温暖、友谊的持久以及内心的平和。这种情感反应能够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
在生活中,我常常会遇到压力和挑战,但我会尝试让自己保持“安堵如故”的状态。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会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焦虑。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风吹云散,雨过天晴,
心似明湖,安堵如故。
繁华落尽,冷暖自知,
静待花开,任时光流。
在英语中,可以用“calm and stead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不同文化对内心平和的重视程度不同,但都强调在动荡中保持稳定的重要性。
通过对“安堵如故”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种描述,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在学*语言的过程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也能够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稳定。
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明史·太祖本纪》:“天下安堵如故,民无异心。”
《宋史·食货志》:“天下安堵如故,民无异言。”
《晋书·王导传》:“时天下安堵如故,民皆安堵。”
《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安堵如故,民无异志。”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安堵如故,无敢议者。”
当涂、徽州、得以~,皆先生一谑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