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4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1:09
“借酒浇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借助酒来浇灭心中的愁苦。它通常用来形容通过饮酒来暂时逃避烦恼、忧愁的状态,暗示饮酒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通过麻醉自己来暂时忘却现实。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诗词中,尤其是在描述人生苦乐、情感困扰时,酒常常成为抒发情感的媒介。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许多作品中都提到饮酒与抒怀的关系,体现了文人对饮酒的依赖和对生活困惑的无奈。
“借酒浇愁”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酒往往被视为一种社交工具,但同时也承载了许多负面的情绪和社会问题。尤其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面对压力和困扰时,选择饮酒可能会导致酗酒等问题。因此,“借酒浇愁”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揭示了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借酒浇愁”这一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孤独和无奈。它传达出一种对生活无能为力的无奈感,同时也让我思考,是否真的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来面对困扰,而不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我在大学时曾经历过一次失恋,那时我常常和朋友一起喝酒,试图通过醉酒来忘记心里的痛苦。虽然当时的确感到短暂的释然,但事后发现,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困扰自己。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月下独酌思无尽,
借酒浇愁心不静。
晨光初照愁难散,
何不寻欢在酒醒。
这首诗表达了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忧愁的感觉。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drowning one's sorrows”,意为用酒浇愁。两者都传达了通过饮酒来逃避烦恼的主题,反映了全球范围内人们面对情感困扰时的共通心理。
通过对“借酒浇愁”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反映,同时也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刻提醒。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有效传达情感和情境,同时也提醒自己在面对困扰时,应该寻找更健康的解决方式。
只恁以酒浇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美娘道:‘奴是好人家儿女,误落风尘,倘得姨娘主张从良,胜造九级浮图。若要我倚门献笑,送旧迎新,宁甘一死,决不情愿。’刘四妈道:‘我们行户人家,吃客穿客,前门送旧,后门迎新,门庭闹如火,钱帛堆成垛。自从秦官人一去,莫说别人,就是我老人家,也觉得凄凉。这样美丽姑娘,谁人不起觊觎之心?只是秦官人十分相爱,约定明媒正娶,还指望他有个出头日子,所以偷个空儿,特来相劝。’”
《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不达时务,指望煨热老公,重做夫妻,紧捱着酒壶,撒娇撒痴,甜言美语,要哄庄生上床同寝。庄生把酒壶‘拍’地一撇,笑道:‘你醉疯了!这是甚么所在,巴高望上,要讨缠头么?还不快走!’那婆娘出于无奈,只得离了庄生,投奔别个主儿去了。”
《聊斋志异·酒狂》:“缪永定,江西拔贡生。素酗于酒,戚党多畏避之。”
《红楼梦》第八回:“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世说新语·任诞》:“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龟井的文章,立意的大部分是在给他们国内的人看的,当然不免有'~'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