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0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57:04
“巍然屹立”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高大、壮观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山岳、建筑等稳固而雄伟的状态。基本含义上,它强调一种坚固和不可动摇的姿态,常常用来形容某种伟大而不屈的事物或精神。
“巍然屹立”出自《庄子·天下篇》。在文中,庄子用“巍然屹立”来描述高山的壮观和庄重,传达了一种自然的力量与伟岸。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崇敬以及对伟大事物的向往。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自然景观常常被视为象征力量和精神的载体。“巍然屹立”所传达的坚固与伟岸,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追求的坚定不移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描述那些在各种压力下依然坚持信念和理想的人或事物。
“巍然屹立”给人一种庄严、坚定的感觉,联想到自然的伟岸和人类的坚韧不拔。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倾向于使用积极向上的形象,传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和力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一个团队项目,在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时,团队成员们都表现得像“巍然屹立”的山岳一样,坚定不移,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在我的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巍然屹立”:
巍然屹立山如画,
风雨无阻任他夸。
心中理想永不灭,
勇敢追梦到天涯。
这首诗试图表达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借用成语的形象来增强表达的力量。
在英语中,“stand tall”或“towering”可以与“巍然屹立”相对应,传达出坚定和伟岸的感觉。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是相似的。
通过对“巍然屹立”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不论面对怎样的挑战,都要保持坚韧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这样的理解增强了我对成语的运用能力,也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
吾国夙巍然屹立于大东,环列皆小蛮夷,与他方大国,未一交通,故我民常视其国为天下。
《资治通鉴·唐纪》:“李靖巍然屹立,敌军莫敢近。”
《清史稿·林则徐传》:“则徐巍然屹立,力主禁烟。”
《明史·海瑞传》:“瑞巍然屹立,不畏权贵。”
《宋史·岳飞传》:“岳飞巍然屹立,敌不敢犯。”
《晋书·王导传》:“导巍然屹立,不为动摇。”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坐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