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4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34:24
“女娲补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女娲修补天空”。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修复或弥补极为重要或严重的缺陷和损失,通常用于比喻对自然灾害或社会问题的修复和改善。
该成语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女娲是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她被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在传说中,女娲为了拯救因天崩而遭受劫难的人间,采集五彩石来修补破裂的天空。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和应对方式,同时也体现了对女性力量的尊重和崇拜。
“女娲补天”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女娲不仅是创造和修复的象征,也代表了对家庭和社会和谐的追求。因此,“女娲补天”在现代社会中,体现了人们对解决社会问题、自然灾害及人际关系困境的期望与努力。特别是在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时,这一成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女娲补天”给人一种力量和希望的感觉,象征着无论遇到多么严重的问题,人们总能找到解决办法。它引发的联想包括坚韧、创新和团结,这些情感都能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
在我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次社区的环保活动,当我们一起清理河道和植树时,感受到的团结和共创的力量让我想到了“女娲补天”。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的努力都能为环境的修复贡献一份力量。
在创作中,我尝试用“女娲补天”来描绘一个故事: 在一个被黑暗笼罩的王国,女神女娲从天而降,手握五彩石,开始修复破损的天空。随着每块石头的嵌入,阳光洒下,万物复苏,人民重获希望。这不仅是对天空的修复,更是对人心的慰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于“女娲补天”的概念也存在。例如,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火焰以改善他们的生活,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修复的努力。在西方文学中,常用“修复”或“救赎”等概念来表达类似的主题。
通过对“女娲补天”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适用性。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在语言表达中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和力量。这对于我在学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列子·汤问》:“女娲氏炼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传说盘古开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撑天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将不周山撞倒,天地裂了一条大缝,女娲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炼了36501块五彩石把天的裂缝补了起来,砍大鳌腿支撑天,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传说雨花石是~留下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