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2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10:40
成语“泉石膏肓”字面意思是“泉水、石头和膏肓”。其中,“泉石”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而“膏肓”是指心脏与肝脏之间的部位,常指一种无法治愈的重病。整体上,成语形容一种沉迷于自然景色之中的状态,无法自拔,甚至有些病态的痴迷。
“泉石膏肓”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在这首诗中,王维通过描绘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及其对内心的影响。成语中的“膏肓”暗指一种无可救药的沉迷,强调了人对自然美的深深依赖。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诗歌中,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描述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极度沉迷,或是无法自拔的状态。在演讲中,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传达出一种情感的深度。
在**文化中,自然被视为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灵感的源泉。成语“泉石膏肓”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向往。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发达,但人们仍然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因此该成语在今天仍然具有其适用性。
“泉石膏肓”让我联想到一种放松与宁静的心境,让我想起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光。它反映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追求有时会使人忽视现实的责任与压力。
在一次爬山旅行中,我深刻体会到“泉石膏肓”的感觉。当我站在山顶,俯瞰大自然的壮丽时,内心的烦恼瞬间消散,仿佛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一首诗中:
山水之间泪千行,
泉石膏肓醉其中。
忘却世间尘与埃,
此生唯愿共此生。
这首诗通过“泉石膏肓”描绘出一种对自然的沉迷与忘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st in nature”或“captivated by the wild”,强调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但这些表达通常没有“膏肓”所带来的病态沉迷的意味。
“泉石膏肓”这一成语不仅富含文化底蕴,还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意识到在现代生活中,不应忽视与自然的联系,它对于心灵的滋养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成语也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使我在不同的语境中能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固疾者。
唐朝时期,唐高宗游览嵩山时,隐士田游岩前去拜见。唐高宗便问田游岩:“先生在此山养道是否感觉不错?”田游岩回答道:“我非常喜欢山林泉水石头这些自然景观,而且嗜之成癖,不可救药了。因此感觉十分逍遥。”
~,自叙不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