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3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43:36
成语“毫无疑义”由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毫无”(一点也没有)和“疑义”(怀疑或疑虑)。整体上,它表示对某件事情或某种观点完全没有疑问、疑虑或不确定性,强调事情的确定性和明确性。
“毫无疑义”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特定的文学出处,属于汉语中的一种常用表达。它的构成部分“毫无”和“疑义”在汉语中都有较为广泛的使用,形成该成语的语义基础。
“毫无疑义”常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中,适用于各种语境,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多元化与复杂化,“毫无疑义”常被用来强调某种确定性,表明个人或群体对某种观点的坚定信念。在社交媒体和网络时代,面对各种信息的真假难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这样的成语来传达自己的立场。
“毫无疑义”传达出一种坚定、果断的情感,给人以信心和信任的感觉。在表达时,它可以用来增强说话者的权威性,或是平息他人的疑虑。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一次团队讨论中,大家对某个方案的有效性产生了分歧。我使用了“毫无疑义”来强调我的看法,认为这个方案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帮助团队凝聚了共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该成语:
“晨光初现,万物复苏,
前行的路上,毫无疑义,
每一步都是希望的延续,
每一次努力都在心间回响。”
在英语中,“without a doubt”可以与“毫无疑义”相对应,表达同样的意思。在其他文化中,类似表达也普遍存在,强调对某种信念或事实的坚定态度。
通过对“毫无疑义”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观点,也增强了我在讨论中的自信心。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适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怎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这是第二据。
《宋史·岳飞传》:“飞曰:‘此无疑义,必是金人所为。’”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泌曰:‘此无疑义,必是宦官所为。’”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此无疑义,必是匈奴使者。’”
《汉书·王莽传上》:“莽上书言:‘臣莽敢以死保,无疑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此无疑义也。’”
我们的工作成绩是很显然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