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07:34
“[不失毫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毫厘”指的是极小的单位,强调精确到细微之处。因此,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做事时不失去最小的细节,形容事情处理得非常精确、细致。
“不失毫厘”出自《荀子·劝学》一文,荀子在文中强调做事要注意细节,不可忽视小事。成语的形成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细节和精准的重视。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在学术讨论中,可以用来强调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工作中,可以用来表扬某人对工作细节的关注;在教育中,可以用来鼓励学生重视作业中的小错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细节和精确被视为美德,尤其在工艺、艺术和科学等领域。不失毫厘的观念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严谨态度的追求。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行业的专业化,注重细节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不失毫厘”给人一种严谨、细致的感觉,常常让我联想到优秀的工匠精神和学者的严谨态度。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学*,都要关注细节,以求达到更高的水平。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时常提醒自己不失毫厘。例如,在写作时,我会仔细检查每一个句子,确保没有拼写和语法错误。在一次项目汇报中,我特别注意数据的呈现,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最终得到了上司的认可。
在一首小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失毫厘”:
细雨轻盈洒窗前,
笔尖轻触涂纸间。
不失毫厘心所向,
一字一句皆是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every little detail matters”或“leave no stone unturned”,都强调了关注细节的重要性。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共识,体现了人们普遍重视细节的态度。
通过对“不失毫厘”的学,我深刻认识到细节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要求,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注重细节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思想,提升沟通的有效性。
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