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02:49
最后更新时间: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宋史·律历志三》:“夫所谓正者,有一定之法,然后可据。若夫推步测验之术,则在乎精思勤求,日加月积,然后上可以合于天道,而下可以无失毫厘,差以千里之患。”
《晋书·天文志上》:“夫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察变之动,莫著乎五星。天之象,日月五星;地之形,方州井邑。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后汉书·律历志中》:“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其法在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圜也。故拙者失之,巧者过之。”
《汉书·东方朔传》:“臣闻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事之精粗,形之巨细,或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在开始的时候,就得有个盘算,才不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