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4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5:09
“假手于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借用他人的手去做事”。其基本含义是指借助他人的力量或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通常带有依赖他人、不完全依靠自己的意味。
“假手于人”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原文为:“假手于人,非其力也。” 这里强调了一个人在行动时,依赖他人之手去完成,显示了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合作的重要性。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不直接出手,而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或手段来完成某项任务。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于描述一些政治阴谋、权力斗争中的间接手法;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处理事务时的依赖性;在演讲中,可能用作鼓励团队合作的例子,强调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直被强调,依赖他人并不被视为弱点,而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中,“假手于人”这种精神更是被广泛认可,体现了协作与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假手于人”让我联想到在团队合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依赖。它不仅仅是借用别人的力量,更是对他人能力的认可与尊重。这种情感反应让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注重合作和沟通。
在我自己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借助他人力量的情况。例如,在一个项目中,我负责协调团队,虽然我没有直接参与每一个细节,但通过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合作,我们最终顺利完成了项目。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假手于人”的价值。
在一次写作中,我尝试将“假手于人”融入到一个小故事中: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李明在暗中观察着局势的变化。他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扭转局面,便决定假手于人,寻找那个在江湖上颇有声望的老者。借助老者的智慧和人脉,李明最终战胜了困境,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在英语中,有类似“to use someone else's hand”这样的表达,尽管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意图相似,强调借助他人的力量。在西方文化中,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同样受到重视,但在某些文化背景下,依赖他人可能被视为能力不足的表现。
通过对“假手于人”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在语言学与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了依赖与合作的关系,还让我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与合作。这种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将为我未来的学与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
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曰:‘吾欲假手于人,以除异己。’”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曰:‘吾欲假手于人,以除异己。’”
《后汉书·袁绍传》:“绍假手于人,以图大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假手于人,不如自取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
古代福禄县赵君安被恶霸李寿杀害,他的三个儿子因瘟疫而死。报仇的重任落到女儿赵娥亲身上。李寿见赵家无男丁就开始放松了警惕。赵娥亲想尽快报仇,她对人说自己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报仇之事绝不假手于人。后来她亲自手刃了仇人李寿
至于~,也合各有一件事敷奏,食禄于朝,岂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