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3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2:36
“夜半三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夜深时分,大约是三更天”。在古代,夜间被分为五更,三更大约是半夜的时间。该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夜晚的深沉与宁静,也常常用来指事情发生在深夜时分,带有一种神秘、紧迫或不安的情感。
“夜半三更”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间划分。古人将一夜分为五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称为“更”。“三更”则是指晚上11点到1点这个时间段,正是深夜中最为寂静、黑暗的时刻。成语的使用在古典文学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一些描写夜晚情景或神秘的作品中。
“夜半三更”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夜晚常常被赋予神秘和未知的色彩,许多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都发生在夜半时分。现代社会中,尽管对夜晚的看法有所变化,但“夜半三更”依然保留着某种紧迫感和不安感,常用于形容突发或紧急情况。
“夜半三更”让我联想到孤独和思考的时刻。在这个安静的时间里,许多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会被放大,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反应使我在写作时更容易表达复杂的情感。
在一次深夜写作时,我正好在夜半三更时完成了一篇重要的文章。那种宁静的氛围让我更加专注,仿佛在这个时间段里,只有我和我的文字。
夜深人静,月光如水,
夜半三更,心事难解。
一纸素笺,诉不尽繁华梦,
唯有星辰,伴我共此刻。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in the dead of night”,也同样传达出夜晚的深沉和寂静。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的“midnight”,虽然字面意思相似,但其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夜半三更”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表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关注情境的细腻变化和内心的复杂反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深夜的感受。
《聊斋志异·聂小倩》:“夜半三更,宁采臣遇聂小倩于兰若寺。”
《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夜半三更,诸葛亮草船借箭。”
《西游记》第十四回:“夜半三更,孙悟空大闹天宫。”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夜半三更,宝玉梦中见黛玉。”
《水浒传》第二回:“夜半三更,武松醉里打死了那只猛虎。”
这样大事,~来此看他做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