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2:34
“夜不闭户”字面意思是夜间不关上门,形容社会治安良好,人们安居乐业。引申义为生活安定,没有外来威胁,人们心中无忧。
该成语的来源可追溯到《礼记·礼运》中的“故君子之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反映了古代理想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在那种社会中,人民相互信任,生活无忧。这一成语常被用来描绘理想的治安环境。
在文学作品中,“夜不闭户”常用于描述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例如,在古代诗词中,诗人描绘一个宁静祥和的村庄,常用此成语来传达社会的和谐。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如“现在我们这里治安很好,真是夜不闭户”。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安全与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志。成语“夜不闭户”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现代社会中,尽管治安状况有所改善,但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依然需要关注社会安全和邻里关系。
“夜不闭户”给人一种安全感和温暖的联想,体现了人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在夜晚无忧无虑地生活,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在乡村旅行,晚上朋友的家门敞开,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安全感。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夜不闭户”的滋味。
在一首描述乡村宁静生活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月明如水洒庭前,夜不闭户共此时; 星辰闪烁映人心,和谐共处乐无穷。”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例如,英语中的“safe as houses”意指非常安全,与“夜不闭户”的概念相似。不同文化中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对安全、和谐生活的追求是共通的。
通过对“夜不闭户”这一成语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安全与和谐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表达时能更好地传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力强盛
两川之民,忻乐太平,~,路不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