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18:07
“拄笏西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杖拄着武器,向西山而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年老或退休后,心向闲适的生活,或者在官场上已经没有了权力和职务,归隐田园,过上安静的生活。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在**传统文化中,西山常常被视为隐士的理想之地,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生活。“笏”是古代官员所用的象征权力的器具,拄着它意味着曾经的权力和地位。此成语反映出一种对权力的放下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追求。
“拄笏西山”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隐士的形象常常被理想化,许多文人都渴望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这种对“拄笏西山”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对浮华世界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求。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人们仍然向往“拄笏西山”的生活,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拄笏西山”给人一种宁静、安逸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平和。它也反映出一种对人生选择的反思,激励人们去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因为工作压力而感到疲惫。那时,我常常想起“拄笏西山”,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暂时远离繁忙的都市生活,去乡间度过几天,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在一个宁静的黄昏,我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
山间小径曲幽深,
拄笏闲行心自宁。
无欲无求归隐处,
月明点滴伴我行。
这首诗试图表达在安静的自然中,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retire to the countryside”,强调人们希望远离都市的喧嚣,回归自然生活的愿望。这种隐居的理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反映出人类共同的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通过对“拄笏西山”这个成语的学*,我深刻感受到了生活的选择与价值观的反思。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它提醒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的倾听。
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尝拄笏西山,谓人曰:‘吾志如此山,终老于此。’”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尝拄笏西山,谓人曰:‘吾志如此山,终老于此。’”
《南史·王僧辩传》:“僧辩尝拄笏西山,谓人曰:‘吾志如此山,终老于此。’”
《晋书·王导传》:“导尝拄笏西山,谓人曰:‘此中可以终老。’”
《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每酒后,辄拄笏西山,言志。”
~志骑曹,朝来爽气与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