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58:47
“袍笏登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穿着长袍、佩戴官帽走上舞台。它通常用来形容官员或重要人物在正式场合的出现,带有一种庄重和威严的意味。基本含义上,它象征着权力、地位和正式的身份。
“袍笏登场”出自元代杂剧,原意是形容官员在公开场合的出现。袍是指长袍,笏是古代官员的权力象征,通常是用玉石或木头制成的一个扁平的器具。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员身份和权力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为用于描述各种正式场合中重要人物的出现。
成语“袍笏登场”常用在描述一些隆重、正式的场合,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袍笏登场”在**传统文化中,体现了对权威和地位的尊重。在古代,官员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礼仪和仪式,反映了社会对等级制度的重视。而在现代社会,虽然等级制度有所减弱,但在一些正式场合,仍然会以庄重的方式对待重要人物的出现。
该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尊重,联想到权力、地位和责任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具品位和庄重感。
在某次学校的毕业典礼上,我作为代表发言,特意提到校长的袍笏登场,表达了对学校领导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待。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成语带来的气氛和力量。
在一首关于追求理想的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在梦想的舞台上,
我袍笏登场,
无畏艰难险阻,
追寻心中的光。
通过这样的方式,成语不仅增添了诗的庄重感,还表达了追求理想的决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ressed to impress”,强调人们在重要场合穿着得体的必要性。虽然两者都强调外貌和身份的重要性,但“袍笏登场”更多地与权力和地位相关联,而“dressed to impress”则更侧重于个人风格与社交印象。
通过对“袍笏登场”的学*,我认为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权力和身份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性。它提醒我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合适的语言,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袍笏登场也等闲。
关于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段已通电北方各省征求意见,只等回电一到,就要~。(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