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31:45
“通权达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达权宜之计,明白事理”。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善于权衡各种因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通权达理”出自《礼记·中庸》中的“君子之道,通权达理”。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当具备的品质,即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把握权衡各种利益和道理。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对灵活应变能力的重视。
“通权达理”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的智慧和灵活性。它可以出现在以下场景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灵活性和适应性被视为重要的品质。特别是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中,通权达理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维护和谐的关系。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职场和商务环境中,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被越来越重视。
“通权达理”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通常与智慧、成熟和高情商相关联。这种成语会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能够冷静思考、做出合适决策的人。
在我的工作中,曾经遇到过一个复杂的项目,需要协调多个部门的意见。通过通权达理的方式,我与各方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顾虑,最终制定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在古老的村庄中,住着一位通权达理的智者。他总是能在村民们发生争执时,提出一个皆大欢喜的解决办法。每当月圆之夜,村民们都会聚在一起,听智者讲述那些他用智慧解决的故事,仿佛在星空下,一切烦恼都随着那轮明月烟消云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flexible”或“pragmatic”。它们同样强调在复杂情境中适应变化和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在职场和社交场合中,灵活应变的能力在各国都是受到重视的。
通过对“通权达理”的学,我认识到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不仅在处理事务中重要,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指导意义。它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不仅要坚持原则,更要懂得权衡各种因素,以实现最佳的结果。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让我更加注重实际情况的变化与应对策略。
因行聘志,通权达理,六博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