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0:51
成语“有凭有据”由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有凭证,有依据”。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一事物或观点有明确的证据和依据,能够被证明或支持。这通常用来强调事情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有凭有据”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有出现。例如,“凭”可以表示依靠、凭借;“据”则表示依据、根据。从语义上看,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证据的重要性,反映了人们对事实和真相的重视。
“有凭有据”常用于各类语境中,尤其是在法律、学术研究、新闻报道等领域,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以用它来质疑或确认某个观点的真实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真实性变得尤为重要。“有凭有据”这一成语反映了人们对证据和真实性的追求,尤其是在科学研究、法律审判和新闻报道的背景下,强调了客观事实和数据的价值。
“有凭有据”常常让人感到信心和安心,因为它意味着事情是有根据的,不会轻易被质疑。这种情感反应也反映了人们对真相的渴望和对虚假信息的抵制。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常常需要用到“有凭有据”来支持我的观点。例如,在做学术报告时,我会引用相关的研究数据和文献,以确保我的论点是有依据的。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我的说服力,也让我在表达中更加自信。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山河壮丽景,皆有凭有据。
岁月如歌行,真理自相辅。
这里通过自然景观和真理的结合,展示了“有凭有据”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在英语中,有类似于“evidence-based”的表达,强调基于证据的观点。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强调证据和真实性的成语或表达方式,但具体的用法和语境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有凭有据”的学习,我认识到在沟通和表达中,提供证据和依据的重要性。这不仅增强了我的论点,也提高了我对信息真实性的敏感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更加精准地传达思想,提升交流的有效性。
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十五年》:“事有凭有据,不可妄也。”
《后汉书·班彪传》:“论有凭有据,不可诬也。”
《汉书·刑法志》:“事有凭有据,不可妄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言有凭有据,不可易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有凭有据,不可诬也。”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