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5:20:16
“龙蟠虎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龙盘绕,虎蹲伏”。它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形势雄伟,特别是指某个地方具有战略意义,适合于防守或占据的地理位置。引申开来,也可以形容一个人或一群人在某个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龙蟠虎踞”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俯雕甍而涕下,抚凌云而自惜。”在此背景下,成语提到的“龙”和“虎”象征着力量和威严。龙常被视为皇权和尊贵的象征,而虎则象征着勇猛和强悍,二者结合,形成了一个意蕴深厚的成语。
“龙蟠虎踞”可以用于许多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龙蟠虎踞”在**文化中,龙与虎都是重要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力量与防守的智慧。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商业竞争、政治斗争等领域,常用来形容那些占据优势地位的个体或团体。
该成语带给我一种强烈的视觉印象,联想到雄伟的山川与气势磅礴的场面,暗示着稳固与力量。它在语言表达中,可以传达出一种自信和坚韧的态度,适合用于鼓励或激励他人。
在我一次的团队项目中,我们面对竞争对手时,我用“龙蟠虎踞”来形容我们所选择的市场策略,强调了我们在市场中的位置和优势。这种表达加强了团队的信心。
在某个遥远的王国中,有一座巍峨的山脉,犹如“龙蟠虎踞”,王国的守护神便是这座山。每当敌人来袭,守护神便会化作龙与虎,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全。
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例如“stronghold”或“fortress”,它们同样传达出防守坚固、地势险要的意义。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反映出对地理环境和位置的重视。
通过对“龙蟠虎踞”的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的载体。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在语言学中更加关注文化背景和用法的灵活性。这个成语在我的日常交流中,增添了许多生动的色彩。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去吴都建业去游说孙权。诸葛亮到了建业,看到秣陵的山势地形,感慨地说:“紫金山山势险峻,像一条龙环绕建业,石头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