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35:32
成语“绝妙好辞”的字面意思是“极其巧妙的好词句”。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语言表达非常精彩、优美,尤其是形容词句的构思和运用非常出色。
“绝妙好辞”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文中,他描述了醉翁亭的秀丽景色和与友人聚会的愉悦,使用了许多优美的词句,体现了高超的文学才华。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当时文人对于词句精炼、优美的追求密切相关。
“绝妙好辞”可以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强调的都是语言的优美和巧妙,而反义成语则表明了语言的平庸和粗糙。
在**古代,文人很重视词句的修辞和优美,许多作品都以语言的魅力吸引读者。“绝妙好辞”作为一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虽然语言表达的标准有所变化,但仍然有人追求语言的精炼和美感。
“绝妙好辞”让我联想到文学的魅力和表达的力量。每当我听到或阅读到优美的词句时,都会感受到一种愉悦和欣赏,激发我对语言的热爱。这种感受也促使我在表达时更追求艺术性。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一次演讲中使用了“绝妙好辞”来形容一位作家的作品,结果得到了许多听众的认同,大家都表示对这位作家更加感兴趣。这让我意识到,适当的表达能够增强交流的效果。
在诗歌创作中,我尝试使用“绝妙好辞”:
诗句如泉涌,绝妙好辞飞, 字里行间藏,万千情意随。 轻声吟唱间,心中梦渐微, 只愿此刻长,共享光阴瑰。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beautifully articulated”或“elegant expression”。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语言的优美和技巧,但在使用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绝妙好辞”的学,我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和魅力。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注重语言的美感和技巧。在未来的学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追求更高的文艺境界。
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蒱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经过,见碑上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问杨修是什么意思,杨修回答知道,曹操止住不让说,自己一路琢磨,走了三十里后重于猜到是“绝妙好辞”,并自认为才能不如杨修
文人笔端有口,能就现前真景,抒写成篇,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