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3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16:28
“家徒壁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家中只有墙壁立着”。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家境贫困,生活拮据,几乎没有财物,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家庭的贫穷状态。
“家徒壁立”出自《后汉书·王允传》,描述了东汉时期王允家境的困窘。文章中提到,王允的家中只有墙壁,没有其他财物,反映了他当时的贫穷状况。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形容贫穷的常用表达。
“家徒壁立”常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特别是在描述一个人的经济状况或家庭背景时。例如,在小说中,作者可能通过这个成语来描绘角色的艰难生活;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会用它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困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境的贫富常常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成语“家徒壁立”不仅反映了个体的经济状况,也反映了社会对贫穷的看法。在现代社会,虽然贫富差距依然存在,但人们对贫穷的理解与以前有所不同,更多强调的是通过努力改变现状的可能性。
“家徒壁立”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联想到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使用这个成语时,常常会引发对社会不公、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的思考,同时也让人对那些在逆境中奋斗的人产生敬佩之情。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同学,他的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常常需要打工来补贴生活费。每当我想到他的坚持与努力,便会想起“家徒壁立”这个成语,它让我意识到在困境中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家徒壁立”:
窗前月明照壁立,
孤灯下影独自惜。
虽无金银满堂富,
心中志向更高远。
这首诗通过对比贫穷与志向,展现了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penny-pinching”或“living hand to mouth”,用于形容经济拮据的状态。这些表达虽然在字面上与“家徒壁立”有所不同,但在情感和含义上却有相似之处,体现了贫困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家徒壁立”的学*,我对贫困这一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激励我在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明史·杨继盛传》:“继盛家徒壁立,妻子冻馁。”
《宋史·文同传》:“同家徒壁立,妻子饥寒。”
《晋书·王导传》:“导家徒壁立,无以自存。”
《后汉书·袁安传》:“安家徒壁立,妻子衣食不充。”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徒壁立,无以自给。”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他家十分贫寒,生活十分艰难。他的朋友邻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私订终身,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开始过他们清苦的生活
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