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5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08:41
“治丝而棼”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处理丝线时,将丝线理顺,而不是让它打结。基本含义是比喻在处理复杂事务时,应当有条理地进行,避免产生混乱,强调了条理和系统性的重要性。
“治丝而棼”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治丝而棼,治乱而治”。庄子在这里通过比喻说明了对待复杂事物的态度,强调在处理事务时要有条理和系统,以免造成混乱。庄子的哲学思想提倡无为而治,但同时也强调了理顺事物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语境中,“治丝而棼”可以用来形容各种需要条理和计划的场合,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处理事务的条理性和系统性被认为是重要的智慧。尤其是在管理和领导方面,“治丝而棼”的思想强调了有序管理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理顺思路和计划能提高工作效率。
“治丝而棼”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传达出一种理智和清晰的思维方式。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这个成语能引发人们对条理性和系统性的思考,促使人们在处理事务时更加谨慎和冷静。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准备一场大型活动时,感到事务繁杂无序。此时想到了“治丝而棼”,于是我开始逐步列出每个环节的细节,最终活动的组织得以顺利进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一个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丝丝缕缕理清思,
治丝而棼不容迟。
事事有序方可成,
一团糟中难自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ie up loose ends”,意指处理未完成的工作,使事情变得有条理。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处理复杂事务时需要有条理的思维。
通过对“治丝而棼”的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条理性和系统性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能减少错误和混乱。在语言学中,这个成语的理解与应用也让我意识到清晰表达的重要性,促进了我思维的条理化。
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文选·陆机〈文赋〉》:“治丝而棼,非不善也,然而不可者,以其乱也。”
《后汉书·班彪传》:“治丝而棼,非不善也,然而不可者,以其乱也。”
《汉书·艺文志》:“治丝而棼,非不善也,然而不可者,以其乱也。”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曰:‘治丝而棼,非不善也,然而不可者,以其乱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治丝而棼,理丝不乱。”
夫政出多门,非国家之福也。既有下院以代表民意,而复以上院掣肘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