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2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02:47
成语“布帛菽粟”由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为“布、丝绸、豆类和谷物”。它主要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各种物品,特别是指衣物和食物。引申义为生活必需品或生活的基础。常用来形容生活的富足和人们的生计。
该成语源自《周易·系辞下》。其中提到“君子之道,布帛之言”,在古代,布和丝绸是重要的衣物原材料,而菽和粟则是主要的食物来源。因此,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物质生活的重视和对基本生存条件的关注。
“布帛菽粟”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在**古代,衣食是生活的基础,“布帛菽粟”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物质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的等级和经济状况。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的使用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时。
成语“布帛菽粟”让我联想到一种富足、安定的生活状态。它不仅代表着物质的满足,也象征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这个成语在表达生活的基础时,带有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段经济困难的时期。那时,我深切体会到“布帛菽粟”的重要性。生活的必需品成了我每日关注的焦点,也让我更加珍惜后来的富足生活。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布帛菽粟”:
春风拂面花开艳,
布帛菽粟满仓间。
岁月静好人安乐,
心存感恩伴岁寒。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富足的感激,以及在平凡生活中找到快乐的心态。
在英语中,可以用“basic necessities”来表达类似的概念。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同样强调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不同文化中对生活必需品的重视程度各有差异,但都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生存需求。
通过对成语“布帛菽粟”的学*,我理解到了生活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对物质的珍惜在不同文化中的普遍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生活时更加关注基本需求的满足。
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资治通鉴·唐纪》:“布帛菽粟,民之命脉。”
《后汉书·王符传》:“布帛菽粟,民之常产。”
《汉书·食货志》:“布帛菽粟,国之大用。”
《史记·平准书》:“布帛菽粟,所以养民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布帛菽粟,民之所需也。”
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