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4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5:22
“坐糜廪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坐着吃掉粮食”。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没有贡献的情况下,消耗别人的资源,尤其是指不劳而获、吃空饷的行为。
“坐糜廪粟”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当时的士人因战乱而生活困苦,有些人依靠他人的资助生存,而这些人并未为社会贡献力量。成语中的“廪粟”指的是储藏的粮食,反映了对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该成语一般用于批评那些不努力工作却享受他人劳动果实的人。常见于文学作品、政治演讲、社会评论等场合。例如,某些社会问题的讨论中,可能会提到“坐糜廪粟”的现象,揭示不公平的资源分配。
同义成语强调的是享受成果而不付出劳动,而反义成语则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和节俭被视为美德,而“坐糜廪粟”则反映了对这种美德的反面现象的批判。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层的加剧,相关现象仍然存在,提醒人们关注公平与责任。
“坐糜廪粟”让我联想到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如不劳而获的心态,产生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同时,也会让我反思自身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努力与付出,警惕不成为“坐糜廪粟”的一员。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目睹一些同事在团队中仅仅靠别人辛勤的工作来获得荣誉和奖励。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坐糜廪粟”的含义,激励我更加努力地为团队贡献力量。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懒惰的青年,整天坐在家中,享受父母的辛劳成果。村民们渐渐对他失去了耐心,纷纷开口批评他:“你就像坐糜廪粟,终将一无所有。”于是,青年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最终决定努力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英语中,“free rider”这个词可以与“坐糜廪粟”相比较,指那些享受公共资源而不贡献的人。不同文化中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对不劳而获的批评。
通过对“坐糜廪粟”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勤奋工作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表达上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注重自己的责任和贡献。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努力和付出是获得成就与尊重的基础。
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清史稿·食货志一》:“官吏坐糜廪粟,而民不沾实惠。”
《明史·食货志二》:“州县官坐糜廪粟,而民不沾实惠。”
《宋史·食货志下》:“岁久坐糜廪粟,吏缘为奸。”
《后汉书·杨震传》:“今以三公之位,坐糜廪粟,而不知忧。”
《汉书·食货志上》:“是以百姓坐糜廪粟而不知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