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4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2:57:50
“雄才大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雄伟的才能和远大的谋略”。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智谋,能够在重大的事务或复杂的环境中作出出色的决策和领导。
“雄才大略”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中,其中提到“王粲之才,雄于当世”,表明王粲的才能卓越,超乎常人。此成语后被广泛引用,尤其在描述历史人物、政治家或领军人物时,强调其卓越的才能和远见卓识。
在不同的语境中,“雄才大略”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政治家、企业家的出色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它常常用于描写一个人的壮志豪情和非凡才华。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称赞他人的能力或成就。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雄才大略不仅是个人才能的体现,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或组织的未来发展潜力。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商业、政治等领域,强调领导者的能力对团队或国家的重要性。
“雄才大略”常给人以激励和向上的情感,它传达了一种追求卓越与成功的信念。在思维上,它激发人们对杰出人物的向往,鼓励人们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曾遇到一位导师,他展现出的雄才大略深深影响了我。在他带领下的项目中,他总能精准把握方向,激励团队,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让我意识到,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对团队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雄才大略”:
青云直上志如虹,
雄才大略展风龙。
千古风流人物志,
一代天骄耀群峰。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人物,表达了对伟大才能的崇敬和向往。
在英语中,可以用“great talent and vision”或“exceptional ability and insigh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都强调了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卓越才能和远见,但在使用频率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雄才大略”的学*,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优秀人才在社会和历史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时能够更准确地描述领导者的能力,激励我在生活中努力追求卓越。
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西汉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农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家安定团结。汉武帝即位后,他罢黜百家之言,独尊儒家文化,他广泛收罗人才,兴大学,好大喜功,不关心人们的疾苦。班固在《汉书》中评价:“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两员大将分路出兵,直扫匈奴巢穴,千古第一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