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1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1:12
成语“彰明昭着”由四个字组成:“彰”、“明”、“昭”、“着”。字面意思是指把事情的真相、性质或道理清楚地显示出来,给人一种显而易见的、明朗的感觉。它通常用来形容真相或道理非常清晰,容易被人理解。
“彰明昭着”出自《论语·卫灵公》。在这部经典中,孔子强调了道德和真理的明确性。尽管具体的上下文可能并不直接使用这一成语,但其思想反映了人们对真理和明晰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以表达对明确和透明的重视。
“彰明昭着”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文学作品中的叙述、日常对话中的辩论、以及演讲时强调某个观点的清晰性。在法律、新闻和教育等领域,常常用来形容事实或真相的明确性。例如,在法律辩论中,律师可能会提到证据“彰明昭着”,以证明其案件的合理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几组成语在意义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同义成语强调清晰和明了,而反义成语则突出模糊和不清晰。
在中华文化中,强调“明”的理念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讲求诚信和道德的背景下。成语“彰明昭着”反映了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清晰和透明的追求同样适用,尤其是在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中,大家更倾向于寻求明确的信息和真相。
“彰明昭着”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向上的,它传达了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透明度的渴望。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常常伴随着一种自信和坚定的情绪,反映出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坚信。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用“彰明昭着”来描述一些事情的真相。例如,当朋友对某个**有误解时,我会说:“这个问题的真相是彰明昭着的,我们只需要看清楚事实。”这种表达不仅能帮助澄清误会,也能促进更有效的沟通。
在诗歌中,或许可以这样使用“彰明昭着”:
月明点滴洒窗前,
真情流露心自显。
不必多言皆可知,
彰明昭着如春暖。
这表达了在清晰的环境中,真情自然流露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lear as day”,意指某事显而易见。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用法,体现了人们对真理和明晰的共同追求。
通过对“彰明昭着”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的表达中,清晰和透明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反思在沟通中如何更加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交流时应追求真相和明确性。
《明史·海瑞传》:“海瑞清廉,其节操彰明昭着,为世所称。”
《宋史·岳飞传》:“岳飞忠义,其事功彰明昭着,千古不朽。”
《后汉书·班超传》:“超之功业,彰明昭着,西域诸国,莫不畏服。”
《汉书·王莽传》:“莽之篡位,其恶彰明昭着,天下共知。”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之良将也,其功业彰明昭着,不可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