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18:38
“月旦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每个月的初一进行评议”。它的基本含义是对人或事物进行定期的评价和评论,常用于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或社会现象的评析。
“月旦评”源自清代作家王士祯所创办的《月旦评》,这是一本专门评价诗词、戏曲等文艺作品的杂志。该杂志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作品进行点评,因此该成语逐渐演变为对事物的评价和评论的代名词。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月旦评”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在文人圈子里占有重要地位。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文学艺术的严谨态度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在现代社会,虽然文艺评论的形式多样,但“月旦评”的精神仍然适用于需要定期反馈和评估的各类工作和项目。
“月旦评”让我联想到一种严谨而又客观的态度,它不仅是对事物的评价,更是一种反思和改进的过程。这种精神在学*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促使我们不断追求卓越。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常常会进行“月旦评”,例如在期末复时,我会总结这一学期的学成果和不足,制定下学期的学计划。这种自我评估的方式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一个小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每到月旦,村里的**们就会聚在一起,围坐在火堆旁,进行一场‘月旦评’。他们讨论着过去一个月村子里的点滴变化,从丰收的喜悦到小争吵的教训,彼此分享着经验和智慧。”
在英语中,“monthly review”或“monthly assessment”可以与“月旦评”相比较。虽然这些表达没有成语的浓厚文化底蕴,但它们在形式上具有相似的定期评估功能。
通过对“月旦评”的学,我体会到了定期评价的重要性。这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和团队明确目标、发现问题,还能促进不断的自我提升。在学和表达中,拥有这种定期反思的*惯,能够使我的语言更加精准和有深度。
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宋史·王钦若传》:“钦若状貌短小,项有附疣,时人目为‘瘿相’。然智数过人,每朝廷有所兴造,委曲迁就,以中上意。素善丁谓,谓为参政,事无不咨。及钦若为相,谓欲避嫌,凡钦若所为,多沮抑之。钦若内恨,而外示和说,谓不之觉。钦若既相,谓罢为太子宾客。钦若每奏事,或怀数奏,出其一二,其余皆匿之,既退,以己意称上旨行之。同列害其宠,谋去之。钦若亦自危,乃谋于马知节。知节素恶钦若,不之答。钦若乃因王旦以请,旦许之。钦若既罢,知节亦出镇。钦若既去,旦谓同列曰:‘王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同列以为然。钦若既罢,上谓旦曰:‘王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旦曰:‘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天下目为奸邪,陛下不知乎?’上愕然曰:‘卿何不早言?’旦曰:‘臣若言,彼必以臣为谮,且陛下必不信。’上曰:‘然则卿何以不言?’旦曰:‘臣位宰相,事有不便,义当极言。然陛下圣明,自有处分,臣不敢尽言。’上乃悟,遂有是命。钦若既罢,上谓旦曰:‘王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旦曰:‘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天下目为奸邪,陛下不知乎?’上愕然曰:‘卿何不早言?’旦曰:‘臣若言,彼必以臣为谮,且陛下必不信。’上曰:‘然则卿何以不言?’旦曰:‘臣位宰相,事有不便,义当极言。然陛下圣明,自有处分,臣不敢尽言。’上乃悟,遂有是命。时人以为‘月旦评’。”
《南史·王僧绰传》:“僧绰幼有大成之度,众便以国器许之。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年十三,父昙首亡,孝武随僧绰就第吊之。僧绰哀戚过礼,孝武甚奇之。后为司徒左长史,转尚书吏部郎。性疏简,不妄交游。尝曰:‘吾平生不妄谒人,非敬其名,正畏其人耳。’时人以为‘月旦评’。”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好干预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时有乡人幽州刺史李阳,京师大侠也,郭氏素惮之。衍谓郭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不可。’郭氏为之小损。衍初不以贿赂为事,及为尚书令,尝叹曰:‘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乃表请解职,诏不许。衍疾郭氏之侈汰,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衍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其清尚如此。衍妻与衍弟澄,求衍田宅,衍不与。妻怒,澄曰:‘何不以田宅为资,而欲以口舌争乎?’衍曰:‘吾兄弟共事,当以义气相先,岂可计校资产!’澄惭而止。衍后为石勒所执,勒欲用之,衍辞疾不起。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何得辞疾!’衍曰:‘臣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实由陛下。’勒曰:‘君才如此,何不自效!’衍曰:‘臣才虽可用,然性不能事人,愿陛下察之。’勒乃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人以为‘月旦评’。”
《世说新语·政事》:“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遂至贼发所,谓之曰:‘汝何故杀财主?’贼曰:‘饥荒,欲夺其财以活妻子耳。’仲弓曰:‘汝妻子在,何不早告我?当为汝妻子谋生计。’贼感其言,乃自首。仲弓遂赦之。时人谓之‘月旦评’。”
《后汉书·许劭传》:“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言辞不爽,谓之金石语;乡党公论,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