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4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4:17:36
“高不可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高得无法攀登”。它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高度、地位、理想等难以达到,表示某种状态或目标超出了个人的能力或条件,令人感到无奈和渺小。
“高不可攀”的具体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它可能源于对自然界高耸山峰的描绘,象征着人们在面对崇高理想或难以企及的目标时的无力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描写高山或高人、伟大成就的例子,进而引申出这种“高不可攀”的意象。
“高不可攀”常用于描述一个人、一个目标或一个理想的高远,具有明显的文学色彩,适合在以下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高不可攀”反映了人们对成功、成就和理想的普遍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中的无奈。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许多人常常会感到自己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进而产生焦虑感。因此,这一成语在当代社会的适用性愈加明显。
“高不可攀”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常常是渺小与无奈,伴随着一种对理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力感。它使人联想到那些伟大的成就、崇高的理想,激发出追求与奋斗的动力,但同时也让人感到自我怀疑与迷茫。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我曾经感到某些学科的知识“高不可攀”,例如数学和物理的复杂公式让我感到无从下手。但随着不断的努力和请教老师,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体会到努力是能够打破这种“高不可攀”的界限的。
在一首涉及梦想与追求的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高不可攀”:
梦想的山巅高不可攀,
风吹云散,心似火焰。
但愿我能攀登向上,
勇气与信念共相伴。
在英语中,类似于“高不可攀”的表达可以是“beyond reach”或“out of reach”。这些表达同样传达出目标或理想难以达成的含义,但在使用的情境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高不可攀”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丰富性与表达的力量。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状态的描绘,更是对人类追求理想和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表达。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掌握这些成语能够帮助我更精准地传达情感与思想。
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我们反对把创作说得~,但也反对把它说成不须付出心血就轻而易举地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