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4:17:07
“髀肉复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大腿上的肉再次生长,形容由于懒惰或缺乏锻炼而导致身体发胖或肥胖。引申义则指人因长时间的懒散而失去原有的身材或状态,常用来形容人们对身体的放任和懈怠。
“髀肉复生”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传说西汉名将李广在征战中因为屡次未能获得战功,感到非常懊恼,于是发誓要努力训练,但也因长时间未能上阵而身体逐渐发胖,最终感慨自己“髀肉复生”。这一典故反映了古人对体态与奋斗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该成语在不同场景中有着广泛的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身体健康和勤奋努力被视为美德,而“髀肉复生”则反映了对懒散生活方式的批判,提醒人们珍惜身体和努力进取。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面临“髀肉复生”的问题,提示人们关注健康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髀肉复生”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惰性和懒散,产生一种对身体状态的反思和警醒。它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活力,避免懈怠对身体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对健康管理的思考。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也曾经历过因为忙碌而忽视锻炼的阶段,身材有所走样。此时,我常常会用“髀肉复生”来调侃自己,提醒自己要重新开始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惯。
在某个周末的晨曦中,李明醒来,发现自己又一次被懒惰所吞噬。往日的锻炼已是遥不可及,他忍不住自言自语:“髀肉复生,我该重新开始奋斗了。”于是,他穿上**鞋,踏上了久违的跑道,向着健康的未来奔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let oneself go”,意指由于懒惰而放弃对自己身体的管理。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反映了懒散对身体的影响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
通过对“髀肉复生”的学,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身体状态的成语,更是对个人努力和坚持的一种激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与他人沟通时的深度与趣味。
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东汉末年,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丢失了地盘,就去投奔刘表。刘表设酒宴安慰他。席间两人谈得甚欢,刘备入厕摸自己的髀,发现上面的肉又长了起来,回座后不禁感慨,这样下去,光复汉室何时才能成功?刘表就送他地盘与军队
因见己身~,亦不觉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