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1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42:01
“蠢蠢欲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像蠢蠢欲动的虫子一样,表示某种力量或情绪正在蓄势待发。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不安分的状态,暗示着即将发生的变化或行动,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如不安、骚动。
“蠢蠢欲动”源于古代汉语,其中“蠢蠢”本意是形容动作缓慢、笨拙,后来引申为一种不安、动荡的状态。成语最早见于《左传》,文中提到“蠢蠢欲动”描述了人们内心的不安与动荡。这个成语通过寓言故事或历史**被广泛传播,逐渐成为日常用语。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蠢蠢欲动”在**文化中常常与变化、动荡、冲突等主题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社会变革、经济波动等背景下,该成语被频繁使用,反映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与期待。这一成语的使用也适应了现代社会中对于变化与行动的敏感性。
该成语常常引发人们对不安、焦虑的联想,可能让人想起即将来临的变化或挑战。从情感上看,它可以唤起一种紧迫感,激励人们采取行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段求职的时光,那段时间我总是感到“蠢蠢欲动”,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状的不满。这个成语正好表达了我那时的心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降临,万物沉寂,
心中念头,蠢蠢欲动。
待明日晨光,迎来新生,
不再停滞,勇往直前。
在英语中,“on the verge of”或“itching to”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表示某人对某事的迫切期待和不安。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能传达出类似的情感和状态。
通过对“蠢蠢欲动”的学,我体会到这个成语在表达情感和状态上的独特性。它不仅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内心的动荡,也能在语言学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这个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让我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更加精准地传达我的心情和想法。
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据点里的敌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