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0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15:19
“一灯如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盏小灯光芒如豆般微弱。它通常用来形容光线昏暗或微弱的景象,也可引申为事物的微不足道,或者在某个特定环境中的微小影响。
“一灯如豆”源于古代文献,最著名的出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描绘了琵琶女在微弱的灯光下弹奏琵琶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生活的艰辛与艺术的光辉。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在黑暗环境中依然渴望光明与希望的情感。
在不同的语境中,“一灯如豆”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光”常常象征着知识、希望与未来,而“豆”则是小而微弱的象征。成语“一灯如豆”体现了人们在逆境中追求希望的精神,尤其是在古代,光线稀缺的情况下,微弱的灯光意味着生存的希望。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常用来表达在困难环境下坚持与努力的决心。
“一灯如豆”带来一种孤独与渺小的情感联想,让人反思在黑暗中的微小光亮。它激励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依然要寻找那一丝希望与光明。
在某次工作项目中,面对重重困难,我感到自己的努力微不足道,仿佛一灯如豆。然而,正是这微小的努力,最终促成了团队的成功,成为了我人生中重要的经历。
在夜晚的山谷中,只有一盏小灯照亮前行的路,仿佛“一灯如豆”的光辉,指引着我走向未知的旅程。即使前方的路途再艰难,我心中那份对未来的希望,依然如这微弱的灯光,永不熄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glimmer of hope”,强调在绝望中依然存在的希望。尽管两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但都传达了在逆境中期待光明的情感。
“一灯如豆”不仅是对微小光亮的形容,更是对希望与坚持的鼓励。在语言学*中,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尽管在表达上可能存在不足,但只要心中有光,依然能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秋痕这一日,愤气填胸,一点泪也没有,和衣睡到三更后,一灯如豆,炉火不温,好像窗外梅树下悉索有声,又像人叹气。
这时他察觉处身于一间斗室之中,桌上~,发出淡淡黄光,自己睡在榻上,身上盖了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