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0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15:32
“一炊之梦”字面意思为“一顿饭的梦”,引申为一场短暂的、虚幻的梦想或追求。常用来形容人们对短暂而美好事物的向往,或是追求一些看似美好但实际上难以实现的目标。
“一炊之梦”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一首诗。诗中提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生如梦,瞬息万变,抓住当下的珍贵。
在不同的语境中,“一炊之梦”可以用来形容短暂的幸福,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在内涵上有细微差别,“一炊之梦”更强调短暂与虚幻,而“长久之计”则侧重于实际和持久。
在**文化中,强调及时行乐的思想是常见的,尤其是在面对生活的无常时。这个成语反映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同时也带有一种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会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珍惜眼前的美好,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一炊之梦”让我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与脆弱,常常引发对生活的感悟与珍惜。它提醒我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要关注当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份快乐。
在我的生活中,我有过一次旅行的经历,虽然时间短暂,但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时常会用“一炊之梦”来形容那段美好的时光,表达对那次旅行的怀念与珍惜。
在诗歌中,我尝试用“一炊之梦”来表达人生的短暂:
一炊之梦浮云间,
时光匆匆如水流。
愿把青春尽欢笑,
莫留遗憾在心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fleeting dream”,都传达了短暂和虚幻的含义,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惯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一炊之梦”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当下的美好。
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东坡梦见王安石,王安石曰:‘吾有三难,汝能解乎?’苏东坡醒后,果有三难,一一解之。人谓其‘一炊之梦’,梦中之事,竟成真。”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梦见一美妇人,自称花魁,愿与秦重结为夫妻。秦重醒后,果见一美妇人,自言花魁,愿嫁秦重。人谓其‘一炊之梦’,梦中之事,竟成真。”
《聊斋志异·梦狼》:“有贾人梦入一官府,见一狼当道,惊而醒。后贾人果遇狼,几被噬,幸得脱。人谓其‘一炊之梦’,梦中之事,竟成真。”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三引《幽明录》:“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女子,留宿。晨、肇各思家,女子曰:‘君等思家,可作一炊之梦,梦醒即到家。’晨、肇如其言,梦醒果在家。”
《南史·谢惠连传》:“尝梦见惠连,遂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以为神助,曰:‘此语有神助,非我力也。’因是作《雪赋》,中有‘一炊之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