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2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9:22:56
成语“触类而通”字面意思为“接触到某一类事物就能引申到其他相关的事物”。其基本含义是通过类比或联系的方式,能够从一个事物推导出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它强调了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系,表明学*和理解事物时的联想能力。
“触类而通”源自汉代的《汉书·艺文志》。书中提到,能够通过接触某一事物而理解到其他相似事物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和思维方式。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学的重视,强调了类比和联想在知识积累中的重要性。
该成语适用于不同的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触类而通”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学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人对智慧和知识的渴望。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教育和创新领域,鼓励人们进行跨学科的联想与学*。
“触类而通”让我联想到探索的乐趣和知识的无穷可能性。它激励我在学*中保持好奇心,去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了我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经通过“触类而通”的方法,帮助我理解了复杂的数学概念。例如,在学几何时,通过联系代数中的公式,我能够更容易地掌握相关的定理和应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如秋叶随风舞,触类而通万物情。
一花一世界,细雨轻声梦常新。
这段诗句通过“触类而通”的概念,表达了自然万物之间的联结和变化。
在英语中,可以用“learning by analogy”来表达类似的概念。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这一表达同样强调了通过类比学*的重要性。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思维方式,如日本的“和而不同”,强调在和谐中发现差异和联系。
通过对“触类而通”的学,我认识到联想思维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思想。这不仅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还激发了我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
而夫子作大象,多于卦爻之辞之外,别起一义以示学者,使之~,此即举隅之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