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9:22:44
成语“触目警心”的字面意思是“看到的事物触动了心灵”,引申为看到某种情景或事物后,心中感到警觉和震惊,从而引发反思和警惕。它表达了一种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而引起的内心警觉和反思的状态。
“触目警心”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中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表达了爱情的忠贞不渝。而成语本身并没有特定的古典文献出处,但其语义与传统文化中关于警醒和反思的思想相契合,体现了对事物深思熟虑的态度。
“触目警心”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许多触目警心的**(如环境问题、社会不公等)频繁出现。这个成语在当今生活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要对社会现象保持敏感,并引导人们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触目警心”给人一种紧迫感和警觉感,常常与反思、警醒和自省相联系。它使人联想到那些转瞬即逝却深刻影响生活的瞬间,激发出对自我和社会的深度思考。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在一次公益活动中看到一位流浪者的境遇,深感触目警心。这使我意识到社会的不平等和我个人能做的贡献,激励我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帮助他人。
在一首诗中:
月色如水映窗前,
梦中浮现心中怜。
触目警心随影去,
愿作清风寄人间。
此诗通过“触目警心”表达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思考。
在英语中,“eye-opening”可以与“触目警心”相对应,表示某种经历或信息让人开阔视野,警觉某些问题。虽然两者的语境和文化背景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了通过视觉或认知所引发的内心变化。
通过对“触目警心”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富有哲理,且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保持警觉,关注身边的事物,并在生活中不断反思。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与表达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增强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
如为子而必诚于孝,触目警心,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
贵友既著有《醒迷文》,俟寄到时明岁开设学堂,可钞贴各乡镇讲堂,以便教习随时讲解,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