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33:27
“兵临城下”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军队已经到达城墙下”,引申义是形势紧迫,危机即将来临,表示一种无可逃避的威胁或压力。
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历史上,围攻城市的场景屡见不鲜,当敌军已经逼近城墙,城内的守军往往会感到极大的压力与恐慌。这一成语强调了敌军的威胁与紧迫感,常用来形容处于险境中的情况。
“兵临城下”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兵临城下”反映了**古代重视军事和战略的文化背景。在现代社会,虽然战争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这个成语依然适用于描述各种紧迫的商业、政治及个人决策场景,显示出其跨时代的适用性。
“兵临城下”常常让人感到焦虑和不安,思维上也会联想到危机管理、决策的急迫性等。它可以激励人们及时行动,面对挑战。
在我的学生涯中,曾经历过一次重要考试的前夕,感觉如同“兵临城下”,压力巨大。最终我选择集中精力复,克服了紧张感,取得了好成绩。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月明点滴夜如水,兵临城下心如焚。倘若时光能倒流,莫待危急方觉真。”
在英语中,有类似“the writing is on the wall”这样的表达,意指即将发生不好的事情,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也传达了紧迫感的含义。
“兵临城下”作为一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上丰富了我们的词汇,也在应对压力和挑战时给予了我们有力的提醒。它提醒人们在面临危机时,应该迅速采取行动,避免被动应对,从而在学*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宋史·岳飞传》:“兵临城下,飞单骑入敌营。”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兵临城下,城中大恐。”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兵临城下,势如破竹。”
《史记·项羽本纪》:“兵临城下,楚人皆惧。”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兵临城下,不得不降。”
若侯~,将至壕边,然后拒敌,事已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