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54:46
“嫦娥奔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嫦娥飞奔到月亮上”。嫦娥是**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她因吞下不死药而飞向月球,成为月亮上的仙女。该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对理想或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也可以表示孤独或离别的情感。
“嫦娥奔月”源自古代神话传说,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山海经》,后在《楚辞》和《唐诗》中多次提及。嫦娥的故事在《西华山记》和《大元大一统志》中也有所描述,成为了文化中关于月亮和美好追求的重要象征。
该成语可用于多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嫦娥奔月”在**文化中象征着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与敬仰。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表达追求理想和目标的情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嫦娥奔月”通常带有一种浪漫而又孤独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在追梦路上可能遇到的孤独和艰辛。这种情感常常激励我在生活中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次艺术展览,展现了关于嫦娥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追求艺术理想的艰辛与美好,正如“嫦娥奔月”所表达的那种孤独而坚定的追求。
在我写的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嫦娥奔月”:
月下嫦娥轻盈舞,
孤影随风向天途。
梦中追逐星河影,
何惧长路几千步。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于“月亮上的仙女”的意象,但通常没有与追求理想直接相关的成语。例如,类似于“reach for the stars”这种表达,强调对理想的追求和努力,但不具备孤独的情感色彩。
通过对“嫦娥奔月”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是神话故事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理想与追求的渴望。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激励我不断向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
《宣和画谱·道释二》:“尝作《九歌图》、《嫦娥奔月图》,皆有天然意度。”
《初学记》卷一引 沉约 《赤松涧诗》:“愿逐 恒娥 女,同栖 明月 枝。”
《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凉阴掩轩,娥月寝辉。” 李善 注引《归藏》:“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太平御览》卷四引《春秋元命苞》:“姮娥窃羿不死药,奔月,是为蟾蜍。”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龙宫探宝。